1)第1007章 韩绛回京(两更合一更)_寒门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经义局。

  章越为相初始的用力之处。

  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设立经义局,便有培养人才同时表达政见的意思。

  之后王安石为编撰三经新义,也设立了经义局,让吕惠卿,王雱出入此间。

  如今章越为了编撰《中庸》,《孟子》也打算设立经义局,此事已在筹划之中。

  拉苏辙入局,也是拉拢人心之举。

  他也是看中了苏辙在舆论上的影响力,至于政见章越觉得纵然与苏辙有相左之处,自己也是可以引导的。

  几人先探讨中庸之道的注释。

  韩愈将‘自诚明’进行阐发,曾言无过者是‘自诚明’的圣人,无二过者是‘自诚明’的贤人。

  欧阳修继承了韩愈的复古之风,对中庸也大加赞赏。

  欧阳修认为为什么孔子从不言利,命,仁?因为中人以下,不可言上上道。

  易经就说‘利乃义之和’,但如果你与中人言‘利’,对方就片面地奔着‘自利’去了,所以只好与他讲‘仁义’。

  所以对于中庸的性,命,孔子是从来不讲。

  但中庸不是孔子所作,而是子思所作,就在书里大谈性,命之道。读书人认为不是孔子真传,所以被正统儒家所轻。

  当然此论也是秦观,晁补之所赞同,他们认为要注释当注释‘经’,次一等也是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

  至于中庸和孟子都是‘子书’的范畴,在儒家中地位不高,作注没啥意义。

  章越则不认同,因为三经新义已有王安石,吕惠卿,王雱抢占高地。自己若不推翻王安石的变法,还是不要重新注经为妙。

  孟子,中庸是子书,注释起来动静不会太大,不会成为众矢之的,也不会太早暴露自己的野心。

  况且若能将此二书抬到与三经新义并列的地位,才显得自己的本事。

  章越对秦,晁道:“当世性命之学,尽为释道所据,若我儒家不据此,难道为释道据之?”

  秦观道:“启禀相公,中庸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此乃虚高之言,当世读书人又有几人可以为之,如此如何为自诚明?”

  章越道:“生而知之是自诚明,学而知之亦是自诚明。”

  晁补之问道:“敢问相公孔子是学而知之,还是生而知之?”

  章越道:“兼有。”

  儒家都推崇生而知之,当然认为孔子也是前者。

  章越道:“你们道所谓上智下愚之道,上上道不可与中人,我并不认同。这是才,并非性。性命之学,子思言尽其性,孟子谓尽其心,这并非要教而得之。”

  欧阳修和秦观,晁补之都说‘性命之学’是上上道,不要和中人以下的人讲。

  章越的意思,你们这些儒者搞得太玄乎了,无论是子思尽其心,还是孟子的尽其性,说到底都是解放人性。

  解放人性这等事,还需要人教?这跟读书多读书少有什么关系?

  反而越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