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6章 学诗_寒门宰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这本三字诗,增之见闻,晓之道理,可称至善。”

  “王介甫在常州推广此书后,民间不少老儒都是称善,如今他正好来京述职,即找到我。让我禀之吴监判,使此诗推广至天下州县学校。”

  李觏与王安石确实见了一面。

  李觏比王安石大十二岁,二人颇有往来。

  曾巩是李觏的学生,而又是王安石的挚友。

  王安石进京上疏仁宗皇帝疏后,此疏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仁宗皇帝的任何回复。

  王安石上这万言书,本是一腔热血,胸中怀着治国安邦的良谋,只要官家肯采纳,他就可以施展方略,并以性命报答官家的知遇之恩。

  不过仁宗皇帝的冷淡反应,倒是有些令王安石心如死灰。

  在这份疏里王安石认为‘如今天下安危治乱尚可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而仁宗皇帝有些贪图‘逸豫’了。

  王安石心灰意冷下,见了李觏让他代自己推荐这三字诗,自己则打算辞官回乡养老。

  不过这时候宋仁宗却对王安石委以重任,让他担任祠部员外郎,三司度支判官。

  三司是宋朝的实权部门,朝廷政务三司能管之大半。

  这三司分别是盐铁,度支,户部三司。王安石所在的度支司,有度支使领之,副使一人,判官三人。

  职务是掌天下财赋之数,每岁均其有无,制其出入,以计邦国之用。

  这个岗位可以让王安石了解大宋财政的方方面面,学习到许多治国理政的经验。

  但是李觏受王安石之托,却没能把三字诗之事禀给国子监,全因他与吴中复不和,导致此事罢了。

  李觏也因此甚为可惜。

  杨南仲听李觏说起王安石笑着道:“我虽未识介甫其人,但看这篇文章也知官家断然是不取的。”

  “如何见得?”

  杨南仲笑着道:“你可知庆历二年王介甫本可状元及第,为何却取了第四?”

  “为何?”

  杨南仲道:“我听我外祖晏公言语,他在殿试文章里写了一句‘孺子其朋’!此言出自《洛诰》乃周公劝导成王之语,王介甫以周公口吻称官家为孺子可乎?故而官家将王介甫降为第四!”

  李觏道:“还有此事。”

  杨南仲道:“如今王介甫再劝官家,亦是如此,重蹈覆辙也!”

  李觏道:“难怪,难怪,王介甫当初若非仕途无望,也不会将此诗给我,并再三叮嘱。可惜了。”

  杨南仲见王介甫,李觏都如此看重此三字诗,也是重新读了一番。这一番读来,也觉得读来朗朗上口,且此句平易近人。

  “兼有千字文之文采辞藻,百家姓记诵之美,真是好文,你说是一个神童所文,这样的神童为何不知他的姓名,若是禀了给了官家,赐个一官半职也是不难啊。”

  李觏道:“吾也以为如此。”

  而如今这位三字诗的‘作者’章越正一肚子怒火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