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33章 第一百三十三章_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朝的科举在前朝的基础上做过一些改良。

  秋闱第一场考的是四书五经,一共多道题,每道题的题干都随机选自四书五经中的某篇某段。如果对四书五经不熟悉,或考试时过于紧张以至于半天想不起题干的具体出处,那想要在第一场中获得好的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了。

  虽然四书五经的内容十分庞大,但那也是有限的。从童子试到殿试,科考出题都离不开四书五经。后来的考官想要出一些前人没有出过的题,便很有难度。以至于前朝有阵子竟然流行过截搭题,就是从四书五经中选择两句完全不相干的话凑在一起组成一个题目。上半句可能出自《孟子》,说驱虎豹犀象而远之;下半句就可能出自《诗经》了,说穆穆文王。这是一句赞美文王的话。

  考生答题的时候,需要把这两句毫不相干的话联系到一起去。

  这不是难为人吗?

  到了本朝,早期也出过截搭题。后来还是太/祖看不下去了。朝廷科举是为了选人才的,靠这种截搭题能选出什么人才?不否认能做出截搭题的人,他们对四书五经非常精通,还很有急智。但朝廷需要的是大量能办实事的人才啊!

  太/祖不顾某些人的反对,强硬地改了规矩,截搭题就不多见了。

  偶尔还是会有。但这种“截搭”往往都是精心安排的,上下两句话虽然出自不同的书籍、不同的段落,但是两句之间可以产生递进或者语意相反的联系。

  沈昱拿到卷子后,习惯性地先把卷子从头到尾浏览了一遍。一共四道题,前三题都是写“文”,最后一题写“诗”。很好,每道题的出处都已经了然于心了。

  第一题很有意思,竟然是个上下有关联的截搭题。

  题目是:二吾犹不足,定于一。

  这题乍一看很好理解,翻作白话文是:二,我仍觉得不足,安定于一。

  表面的意思很好懂,但光读懂这两句话的表面意思根本没用啊,如果对四书五经不了解,考生连这道题究竟在考什么都不知道!但沈昱几乎是一眼扫过去就知道了它们的出处。“二吾犹不足”出自《论语》。“定于一”出自《孟子》。

  前一句的大概语境是,鲁哀公问有若,饥荒来了,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说那就只抽十一分之一的田税。鲁哀公说,我抽了十分之二,还觉不够。有若就说,民富则君富,民都不富,你跟谁富去?这讲的是轻徭薄赋的主题。

  后一句的大概语境是,孟子见梁襄王,梁襄王问天下如何才能安定,孟子说天下一统才能安定。那么谁才能一统天下呢?孟子又说,不好杀人的君王才能一统天下。孟子随后还用了旱天的禾苗为比喻,强调君王不嗜杀,民意就挡不住,老百姓跟随那位君王就如同水向下奔流一样势不可挡。这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