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41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_全京城都知道我俩锁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梅中仙如此受人追捧,一方面固然是因为那首诗确实写得不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京城中的读书人越来越多了。这么多读书人凑在一起没事干,自然就会去追捧一些风花雪月的东西。为着名声不好捧妓子,还不能捧个梅中仙么?

  这些读书人都是陆陆续续从外地赶来京城的,为的是明年的会试。

  会试一般都设在三月。有资格参加会试的读书人,等过完年再往京城赶,一般来说也是来得及的。但会试毕竟是一件大事,三年才赶上一次。若这年没有赶上,就只能等下个三年,什么都耽搁了。如果真卡着时间奔赴京城,万一路上发生点意外呢?万一半途生了病需要停下来养病呢?万一今年的冬天格外冷,年后一直不见冰化,运河久久不能通畅,使得进京之路变得格外困难呢?

  所以,每值会试,年前就会有好多考生陆陆续续地抵达京城。

  这些考生既然有了参加会试的资格,肯定都是举人之身。都说穷秀才富举人,就算是最不通经济的举人,只要有了举人的功名,银钱上都不会太缺。既然不用操心银子,那平日除了温习功课,闲暇时间就都用来参加各种聚会了。

  其实这种聚会吧,确实有一点参加的必要。

  一方面是为了交流学问,大家互相学□□比闭门造车强;一方面是为了结交人脉,过分孤高的人在仕途上是走不远的;一方面还能借聚会为自己扬名。只要不本末倒置,不沉迷于各种虚假的夸赞而忽略了治学本身,那就没关系。

  但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会有。读书人多了,各类聚会的门槛参差不齐,什么奇奇怪怪的人都会有。按说都是举人了,但看不清形势、自视甚高的读书人还为数不少。沈昱就遇到过一些,两个从外地来的读书人,在那里大谈什么“崇尚古礼”,然后吹捧世家如何如何好,又说武勋中的定国公之流无礼可笑。

  沈昱相信世家和这二人之间肯定不存在什么利益瓜葛。

  他们之所以吹捧世家,并非是因为世家给了他们多少好处,仅仅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守礼明理”而已。至于他们后来又踩了武勋,自然也不是因为他们被定国公府欺负过,只是为了塑造自己“大胆敢说”的耿直形象而已。定国公府在世人眼中已经彻底没落,在某些人看来,踩定国公府比踩别的武勋安全多了。

  这算什么?其实就是小人行径!

  沈昱是不屑与这些人为伍的,直接就反问了过去。世人常将三纲五常视为评判某人的道德标准。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定国公府失了三纲吗?君臣义,以皇上对定国公府的优容来看,未失;父子亲,现任定国公早早地为嫡长子请封了世子,而坊间也从没有传出世子不孝的流言,未失;夫妇顺,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