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八十二章 小心思_国民的岳父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

  为何会如此说?

  因为摆在普通大众面前的是阶级问题,而不是教育问题。

  想要用教育问题去改变阶级问题,那是不可能的。

  简单的来说,学校减负了,小朋友课余的时间多了,可拦不住条件较好的家庭纷纷送他们的孩子去上补习班。

  如此便会促使补习班行业快速发展增长,并且还会促使不减负的私立学校的人气和师资力量超过公立学校。

  至于明明减负了,那些家庭为何还会如此去做?

  同样很简单的道理。

  因为还要考试,因为还要高考,因为大学还要看分数线录取学生,因为各大公司还要看文凭录取职员,因为还有各种各样需要用成绩学历决定的东西。

  试问,这些没有改变,减负有什么用?

  只会越来越阶级分化。

  因为条件好的家庭会送子女去补习班,以后考试大概率会有一个好的成绩。

  而条件不好的家庭,没钱送子女去补习班,只能放羊,以后考试能取得好成绩的概率断然不会乐观。

  因此,久而久之,两种家庭出身的子女走上社会的命运将会越发的分化明显。

  说实话,减负对于有能力的家庭确实非常的有帮助。

  对于他们而言,他们有能力给予子女更好的学习条件,而没能力的家庭却没有能力做到那些。

  那么在竞争上,他们的子女便会少了不计其数的竞争者。

  其中的因果关系,一目了然。

  说真的,华夏旁边的岛国,早在四十年前就搞出了减负的浪潮。

  结果导致全国补习班林立,私立学校的地位远远高于公立学校。并且,根据调查,每一位升入高校的学子,最少都去过七八家补习班补习过,或者是从私立学校升入,造使阶级分化越来越明显。同时,还极大的增加了岛国人民的生存压力,使得岛国的许多民众不愿意生小孩,人口出生率甚至出现负增长的情况。

  四十年过去,岛国发现情况不对了,想了许多办法扭转这些局面。

  可都无疾而终。

  最后,只能回到四十年前的教学方针,只能增加教学大纲,只能增加学子的学时。

  想用这种方式来消灭全国补习班、私立学校林立的情况,以此来回转阶级分化,以此改变人口负增长的情况。

  显然,这又是一个需要几十年或许才能转变的过程。

  简而言之,如果阶级问题没有改变,减负这种东西对普通家庭而言并没有什么好处。

  因为孩子长大之后,还是要高考,还是要看分数被大学录取,走入社会还是要看文凭等等。

  根本原因没有改变,搞些花里胡哨的有什么用?

  当然,减不减负,对于王深而言,没有任何关系。

  因为,凭借他的财富,其女儿必然不会有生存上的难题,必然能够一直过着优渥的生活。

  王深带着王小颖和温婉淑走进电影院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