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九十六章_四合院之我是刘光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您的运气可真好,这东西也是个好东西。这东西我了这么多年也就收到了一个。还是个残的,品相跟您这个压根就没法比。”

  刘掌柜看着刘光齐手里的漳州军用羡慕道。

  “是吗?那您可得好好跟我说说,让我涨涨见识,能入的您眼的那肯定不一般。”

  刘光齐恭维道。

  “要说这种东西它的来历在古玩行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不过有三种说法是主流,和刚才那枚大齐通宝一样。一说是明朝末年,郑成功为了反抗满清在南明永历三年到六年期间铸造,另一说是鸦片战争是福建地方政府自己发行的。还有一说是曾国藩和左宗棠抗击太平天国铸造。

  这三种说法都有自己的依据,先说这第一种,在公元1651年12月到1654年11月,也就是南明永历五年到八年,郑成功经过三年三次战斗,成功的满清手中夺取了漳州地区,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起家前是海商,同时也还是当时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有经济头脑,因为对外贸易频繁,当时福建地区外国银币非常多,郑成功见的银币多了,眼界就开阔了,所以他自己开始尝试铸造银元用来发军饷,也是合乎情理的,上面的画押也可以解释为“国姓大木”和“朱成功。

  第二种说法认为这钱是清朝时福建地方政府所铸,签押解释为“为无为”和“成功,是1841年鸦片战争时的银元。福建漳州铸造此币原作军饷发行,但英军入侵后大肆掳掠,漳州军饷遭逢劫难,因此很快从流通界消失。

  第三种种说法则是认为在1864到1865年,太平天国的侍王李世贤率部占领了漳州,建立了政权。

  这些银币是曾国荃、左宗棠统领湘军入闽作战时所铸,签押解释为“曾签”“左签”。这些银币之所以称为“军饷”,是因为清朝的财政支出主要就是军事支出,鸦片战争后更是占到了国家收入的百分之七十左右。

  这三种说法可谓是公说公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不过这都不影响这枚银币的价值和地位,如果它是郑成功所铸,那它就是中国历史第一枚银币,比乾隆五十七年平定xz时所铸的乾隆宝藏,还要早上一百多年,就算它不是,那它也依旧是中国历史最早的银币之一,因为乾隆宝藏发行的数量太少,流通地区也很小仅在xz一隅。”

  刘掌柜看着手中的漳州军用,将它的历史娓娓道来。

  “真是受教,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

  刘光齐也没想到自己随便捡到一杯银币居然也有这么大的来头,。

  “哈哈哈,过奖了,我也就是多读了几本这方面到书,真要说起起来在其他方面我还未必比得过您呢,小刘大夫我对这个东西十分喜爱不知道你能不能忍痛割爱,您放心价钱上面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