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25章 加佥都御史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25章加佥都御史

  杨嗣昌报捷、沈树人立功,崇祯却先给沈廷扬明升暗降了官职。

  这并不是崇祯脑子不清楚、和稀泥,而是给沈树人升官的事儿不用急,可以慢慢商议。

  而给沈廷扬升官,却涉及到朝廷对刚刚试行了两三个月的厘金新政的盖棺定论。

  只要沈廷扬的官职名义上是升迁的,就意味着对厘金政策的肯定,可以把这项制度从试点转为长期政策。

  今天没反对沈廷扬升官的人,明天也不好意思再旧事重提单独反对厘金推广,这事儿也就这么混过去了。

  朝议结束之后,站在文官班列之中的沈廷扬,满脑子还有点晕晕乎乎。

  这几个月他为厘金和漕运改革的事情,倒也非常勤于公务。每个省的改革进度、成效,他都有认真查询核算、查漏补缺微调。

  他毕竟是商人出身,哪怕四书五经造诣不好,但算账压成本的本事还是很强的。专业对口的事情,做起来就很容易出成绩。

  他觉得自己也算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了。

  可饶是如此,他也没想到自己最终升南京户部侍郎的事儿来的这么快。

  而且居然又一次被儿子的立功给助攻了,是因为“说明厘金政策实施后,地方军饷发放效率提高、军心士气有所提升,战斗表现变好”,才完成了升官的临门一脚。

  别管这理由是否牵强扯淡,反正结果是好的。

  这种升迁,还真是梦幻。

  沈廷扬忍不住几次掐自己的大腿,想确认这一切是不是真的。

  “为官十二年,从内阁中书升到主事用了五年,从主事升到员外郎又用了五年。从员外郎升郎中却只花了一年,从郎中升侍郎也只花了一年。

  真是天佑我们沈家啊,林儿开窍之后这两年,咱家真是官运亨通,每年升一次。怕是祖坟都冒青烟了吧,这趟南归之后,一定要去苏州祖坟好好修缮一番。”

  沈廷扬内心忍不住胡思乱想意淫,以至于别人都退朝了,他还呆呆地木讷杵在那儿没反应过来。

  不过好在崇祯身边最受信任的宦官王承恩,此刻也走了过来,悄悄吩咐了他几句,恰好缓解了沈廷扬的失仪和尴尬。

  “沈侍郎,陛下让你留一下,散朝后还有单独奏对。”

  沈廷扬这才连忙谢恩。

  不一会儿,其他文官都散了,沈廷扬也来到隔壁文华殿,继续接受皇帝的问对。

  崇祯也没什么别的事儿,纯粹是放沈廷扬外任之前,还要交代几句,顺便最后敲打考验一下其人品。

  崇祯这人的多疑,是毋庸置疑的,别人口口声声劝他说“厘金虽好,却容易导致地方财权自主”,崇祯内心也是有点担心的。

  此番把沈廷扬放走之后,沈家在京城就没有人了,直觉还是让崇祯有那么一丝担心。

  他自己都没察觉到这层深埋在潜意识里的真正理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