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18章 挖的坑全填完_国姓窃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

  同时参观完钢铁厂和兵工厂后,朱树人才发现,过去这大半年里,还是钢铁厂、选矿厂以及其背后的磁学研究所进步最快。

  毕竟,马鞍山这边的钢材质量稳定性明显提高了,短短磨合了一年多,就把矿石和煤炭原材料含硫量较高的不良影响完全压制了下去。

  后续的问题,只是降本增效——也就是怎么花更少的钱,实现同样的效果,减少能耗的浪费。

  相比之下,机械物理研究所那边,就没有什么理论进步,只是笨办法堆实验数据,看不到负责人有什么实验设计的思路。

  膛线设计的思路,也都是朱树人自己拨一拨动一动,下面人只负责堆体力活。

  “钢铁厂干得不错,比兵工厂好。原料除杂有进步,今年要奖励,明天再重点去选矿研究所看一看吧。”

  离开马鞍山兵工厂后,盘点了今天一整天的见闻所得,朱树人便如是吩咐。

  顾炎武闻言,也立刻在旁边解说提点:“果然如此呢,听说研究所那边,由湖广方巡抚偶尔亲自提点,他每年抽时间过来一两个月。

  方巡抚还派了他栽培的一些心腹研究人员,来这儿蹲点,还找亲戚助手常驻于此,帮他整理数据和文稿,完善他的《物理》撰写。”

  朱树人闻言,这才恍然,原来兵工厂主要是靠没有理论基础的工匠们自己摸索,而钢铁厂和研究所背后,好歹还有方以智在帮他抽空操心呢。

  方以智虽然跟同时期西方科学家有一定差距,也没接受过系统逻辑学教育,但在广博方面还是有优势的,多少能触类旁通。

  朱树人揉了揉太阳穴:“《物理》?方兄总算开始写《物理》了?哦,孤是说他居然开始写《物理》了,这东西可不好写啊,别写着写着,最后成了纯粹的博物学著作。

  方兄虽然算是在这方面学识很不错的了,但还是失于理论不够系统,太零敲碎打了。他要真想写,年底郑成功去打大员时,我让他多抓点红夷俘虏。

  到时候放一条船回去带信给红夷执政,让他们交出笛卡尔,换回所有在大员被俘的将士和东印度公司雇员,不然咱大明就把所有俘虏枪毙。”

  对于历史上方以智的名著,朱树人还是有点期待的。

  原本他还担心这一世方以智仕途顺畅,就把著书立说的事儿丢得一干二净了,那也算科技史的一点损失。

  现在听说他还能稍微分心著作,朱树人当然要支持。

  郑成功还没打下大员呢,但朱树人心里已经把荷兰俘虏的用途都想得明明白白了。

  只可惜,如今的笛卡尔年纪也已经老了,用不了几年了。

  朱树人倒也不是没考虑过牛顿,但牛顿现在还是个三岁小孩儿呢,莱布尼茨更是刚刚才进入受精卵状态。

  所以,只能是先设法留个引子,就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