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18章 勾心斗角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18章勾心斗角

  正所谓:

  君侯河边见来客,并州人心初收拢。

  冯刺史在河边接见并州来客,不但意味着凉州军后方有了初步稳固的迹象。

  同时也标志着大汉迈出了正式收拢并州人心的一步。

  协商嘛,不就是相互妥协商量?

  至于河东,屯田客本就比普通乱民更具有组织性。

  不然河东乱象,怎么会来得如此暴烈?

  再经过这场战乱的洗礼,这些屯田客,就算是初步成为潜在的军事后备役。

  现在加上并州的粮草支援。

  驻兵,练兵,粮草,后勤,一概不缺。

  冯刺史这才算是有了与司马懿在河边长期相持的资本。

  还是那句话,料敌从宽是原则。

  虽然不知道司马懿还能挺多久,但尽量把准备做得充足一些总是没错的。

  凉州军在河东呆得越久,关中这一战的天平,就会越往大汉这边倾斜。

  将可以只顾领兵,帅则需要统筹全局。

  这也是为什么冯刺史能越过诸多军中前辈,成为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原因之一。

  像魏延这种,前有打算用精兵为自己的军功赌一把,后有就算置三军于死地也要任性胡闹。

  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拿北伐大军来置气,和拿整个国家安危来置气有什么分别?

  投不投魏国什么的,重要么?

  大汉丞相好歹也是提出“观人七法”的人物,能选这种人作为自己身后的军中统帅就有鬼了。

  资格老有屁用?

  一点大局观都没有。

  什么叫大局观?

  至少也应该像魏国大司马那样,为了给大魏以后留下更多的元气,为大魏保存更多的实力。

  一看到势头不对,局势不可为,立刻趁早引军而退。(黑哨)

  当然,司马懿只要仍是魏国的大司马,他就仍是魏国之臣。

  所以他想要领军退出关中之前,须得到魏国皇帝曹叡的同意。

  不过司马懿对此并不担心。

  因为他知道,此时魏国的皇帝陛下,早已久卧病榻,根本没有太多的精力处理朝政。

  按魏制,原本就算是皇帝不能理事,也会由尚书台和中书省共同分担政务。

  但原尚书令陈矫去年六月刚拜司徒,年底就突然去世。

  而接手尚书令的薛悌,出身寒微,平日里多有倚仗右仆射(即尚书令之副)司马孚。

  在世家日益掌权的魏国,薛悌早就顺应潮流,与司马家交好。

  再加上中书省的中书监刘放和中书令孙资,借着曹叡生病之际,愈有专权之象。

  而刘放与孙资二人,为了防止曹肇等政敌在曹叡死后辅政,又与司马懿有秘信往来。

  可以说,司马懿人在关中,实则已经把朝堂渗透得深入无比。

  如今他想要从关中退兵,洛阳自会有人开始帮他操办起来。

  “陛下,寿春急报,孙权亲领十万大军,已临巢湖北岸,随时可能登岸,向合肥新城而去!”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