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五章 抵达_比企谷的弑神者物语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神的人身上着手,通过感受他们曾经感受过的东西,来接近那些神。

  迄今为止,他一身的权能皆来自古埃及神灵,所要面对的,也是古埃及的神,这似乎注定了他必然要来埃及走一趟。

  栉滩美云的作用很快就发挥出来了,哪怕只是临时的决定,但没过多久,比企谷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

  有武人的地方就有黑暗,这句话一都不夸张。

  当地的黑暗组织成员在最短的时间里找来了一艘带帆橹船,绝对的复古,完全依靠人力和风力、水流进行活动,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可以作为动力来源的东西,船工也是黑暗的人,还都是武人。

  船看上去不是很新,但明显经过一番布置了。

  比企谷对此很满意,他要的就是这个。

  古埃及人当初是怎么从下埃及前往上埃及的,他就怎么去。

  他带着和两女上了船,船工扬起船帆,开动了船只。

  风自北方而来,在尼罗河附近所盛行的风向与尼罗河水的流向完全相反。

  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的“旅行”一词就是依据现实中的古埃及人借助尼罗河往返于上下埃及的方式而发明出来的,带风帆船的象形文字符号表示朝南走,驾着橹船的象形文字符号表示向北走。

  风力很足,黑暗的武人们根本不需要动用撸,船只很平稳的在水面上行进。

  比企谷放眼望去,大河两岸,都是湿润肥沃的黑土,河水正在退出谷地。

  尼罗河的泛滥很有规律,从七月开始,九月和十月退去。

  现在河水明显还处在退潮的过程中,不过看这样子应该是快全部退走了。

  比企谷很遗憾自己没能看到尼罗河泛滥时的场景,尼罗河的泛滥在古埃及文明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不论从经济还是宗教,都无可替代。

  在比企谷的印象中,不论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在新闻里听到发洪水了,那绝对不是好事,代表的只有灾难。

  但这样的逻辑在埃及压根不适用,在这个地方,农夫们既不求雨,也不拜什么土地公。

  他们只崇拜尼罗河,期盼每年一度的尼罗河的泛滥,所有的生产活动都围绕着这一进行。

  当尼罗河的泛滥达到时,除了那些坐落在自然形成的山和人为高地上的规模可观的城市和村庄外,整个国家都被水淹没,成为一片湖。

  在这样的威力下,连大海都要后退。

  这个壮观的景象带来的是当退潮之后,谷地与三角洲都将被覆盖上一层厚厚的具有丰富的营养矿物质的沃土,在那样的年代,这当然是一种神迹。

  伊西斯就被当成黑土地的象征,但她更多的是被视为与尼罗河泛滥相关的神,比如夜之泪节的存在,就是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伊西斯的眼泪是尼罗河泛滥的原因之一。

  就算是比企谷这种对埃及根本不怎么了解的人,在来到这片土地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