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一十六章:国有私有(一)_天命水浒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积累下来的家底啊。

  首先进行第一项议题:改革行政区域。

  自大秦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之后,汉、唐对地方的控制力都不是很理想。

  汉朝将天下分成九州,三十六郡,郡下数县。这就导致无论州、郡还是县,规模都挺大,州牧一旦拥有了军权,就拥有挑战中央的实力。东汉末年说三国,就是各位州牧们的大乱斗。

  唐朝吸取了汉朝教训,建国之初,把天下分成十道三百六十州,如此一来,各州势力比较小,都不成气候,从而杜绝了地方官拥州叛乱的可能。

  但国家太过稀碎,中央就更管不过来,于是干脆也就不管了,实行包税制。所谓包税制,就是我不管你具体怎么治理地方,我只要你每年给我一定比例财税,战斗的时候出一定兵力,其他你自己看着办。于是,原本只是用于监察的各道节度使,拥有了财权和军权之后,开始拥兵自重,最后造成了藩镇割据。

  但又因为各自势力都不大,反而谁也吞并不了谁。于是原本大一统的唐朝成了藩镇联盟。雄踞关中,最大的藩镇皇室太监们掌握十万神策军,反而成了盟主,这些太监们就这么缝缝补补,挑拨离间,维持平稳,竟然又维持了唐朝一百多年的统治,也算是对得起他们老李家了。

  宋朝吸取了汉唐的教训,行政区域不能像汉朝那么大,也不能像唐朝那么碎,于是将天下分成24路226个州府。

  州县是常设机构。但是二十四路的长官却是由管治安军事的安抚使、管钱粮运输的转运使、管司法断案的提点刑狱司等官员互补归属、互相监督、互相扯腿的临时机构。

  到了后来,安抚使的权柄越来越大,人们便习惯性的把安抚使作为每路的最高长官。但每路仍不设置管理机构,安抚使由每路省会的知府担任。

  这样的好处,一是减少路一级的管理人员,减少开支。二是避免掌握军权的安抚使权利过大。

  但坏处就是,互相扯腿影响工作效率......其实对于宋朝官员来说,这也不算是缺点,因为他们本来就不想做事,并不在乎有人扯后腿。

  晁盖以前在登州实行州、县、乡、村四级管理,现在则是要在州府之上,常设路一级政府。

  各路主官称为巡抚,主管全面工作,为正三品。一文一武辅佐。文官称为参政,武官称为都统,皆为四品。

  下设十二厅,对应州府十二曹。皆为五品。

  “大家有什么意见?”

  当晁盖把各路常设情况讲完,众人或疑惑,或兴奋,但没有反对的。新编制意味有新的提拔,武将们无可无不可,文臣们却都开始暗自琢磨了起来。

  如今梁山麾下有三路,京东东路、京东西路、河北东路,但明确任命的只有吴用和宗泽,谁能成为第三路的巡抚呢?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