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66章 中方有奇才_逆袭1988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个人无知是无罪的,但把无知当有趣,还拿到台面上来说,那就是愚蠢了。”

  刚才说中秋是南韩的青年人,是南韩的一个企业家代表,看样子在他们国内混得还不错,脸上写满了优越感。

  他的名字叫金瑞镐,这就是他的名字,并非音译。

  古代和近代南韩人的名字都是用汉语写的,南韩为了提振民族自信,去汉化以后,身份证上还是保留了汉字姓名,左侧用韩语书写,右侧括号填写汉字。

  有意思的是,他们的史书大部分也是用汉字书写的。

  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南韩人都以会汉语、会写汉字为荣。

  他们的古迹、庙宇,也保存着很多的汉字。

  金瑞镐很不高兴的耸了耸眉头:“我说的不对吗?中秋和月饼本来都是我们的传统节日!”

  王林不疾不徐的说道:“据史书记载:南韩之服制礼仪,生活起居,奚同大唐。”说的就是南韩的服饰是刻意模仿唐朝人而改制,就这么一个从周朝开始就是诸侯国,在明清时期更一直都是我国的附属国,你们觉得,中秋和月饼,到底是谁学谁的?你们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是欢迎的,但你们抄袭过去以后,又反过来诬蔑我们抄袭你们的?这样的小人,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金瑞镐道:“我们一直都过中秋节,也吃月饼!并不是抄袭谁的。”

  王林道:“在你们南韩,的确有过八月十五的习俗,不过你们过的是秋夕节,更严格一点讲,你们过的是秋收节。秋夕,又称作嘉俳、嘉俳日、仲秋、仲秋节等,是你国的四大名节之一。而嘉俳又含感恩之意,尤其是表达对农作物丰收的感激。说得更具体一点,你们对八月十五的称呼是Chuseok,而在你们的语意中,Chuseok是庆丰收的意思,音译更像秋收。”

  南韩人很是惊讶的看着王林。

  王林说出来的这些知识,对一个南韩人来说,都未必知道,但王林一个外国人,却知道得这么清楚明白。

  这就好比一个外国人,能流利的说出我们的古文翻译一样,令人惊奇。

  周汉民都觉得奇怪,王林怎么这么厉害?知道这么多的知识?

  他是知道的,王林并没有去过南韩。

  但他并不知道,关于中秋之争,在后世闹得更加沸沸扬扬。

  王林关注时事,对相关的知识都有涉猎,平时也用不上,这个时候正好派上用场。

  他说得有理有据,说得南韩人哑口无言。

  王林又侃侃而谈:“中秋节源自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我国的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