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偏爱孩子还是平等对待_自卑与超越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孩子们总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来赢得父母的关注。比如,被过分宠爱的孩子往往害怕独自待在黑暗中,其实他们害怕的并不是黑暗,而是想利用恐惧心理来赢得母亲的关注。有一个被溺爱的孩子,只要到黑暗的地方就会哭泣。那天晚上,妈妈听到哭声走了过来,问道:“你害怕什么?”他说:“我怕黑。”母亲知道了他的意图,所以说:“我过来以后,是不是就不那么黑了?”可见,黑暗并不是他真正惧怕的东西,他只是不想和母亲分开。他所有的感情、力量和心智都为了营造一种情境,在这种情境下,他要和母亲在一起。除此之外,他还会利用哭闹、号叫和不睡觉等方式让母亲围绕在他身边。

  恐惧是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极为关注的一种情感。然而,个体心理学关注的不是恐惧的原因,而是恐惧的目的。几乎所有被溺爱的孩子都有恐惧症,他们正是利用自己的恐惧赢得了别人的关注,并成为自己人生态度的一部分。他们想利用这种情感去接近母亲。那些胆小的孩子一定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并且想一直被别人宠爱。

  被宠坏的孩子总是会做噩梦,并在梦中大声喊叫。我们似乎对这种病症十分熟悉,但是如果不接受睡眠和清醒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就无法理解这种情形。本来,睡眠和清醒就不是对立的,二者无非是一种事物的两个方面罢了。孩子在梦中和在白天的行为方式相差无几。当他一心要将情境变得更加有利于自己时,他的整个身心都会为此而动。当经过训练和有了经验积累之后,他会找到实现目的的有效路径,各种适用的观念、场景和记忆等要素,在睡梦中都充斥着他的头脑。一个被溺爱的孩子有过几次经历后就会发现,由噩梦衍生的荒诞情绪可以再次让母亲-亲近自己。有些被宠爱的孩子在长大之后甚至仍不时做着各种焦虑的噩梦,梦中的恐惧同样可以赢得别人的关注,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种习惯。

  烦躁的情绪同样是孩子惯用的手段,如果那些被溺爱的孩子可以在睡觉之前让父母安安静静的,可真是新鲜事。他们想赢得父母关注的方法实在太多了,他们说自己的被褥不舒服,说自己想喝水,说自己害怕妖魔鬼怪。有的孩子只有父母守着才可以睡觉,有的孩子会梦游、掉到床下。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被溺爱的孩子晚上从不制造麻烦,而是安安静静地睡觉,既不做噩梦,也不会半夜醒来做这个做那个,但是她却在白天麻烦不断。我感到异常奇怪,因为那些将赢得母亲目光的手段,这个女孩却一个都不用。最后,我终于发现了原因。

  我问她母亲:“她在哪儿睡觉?”

  她回答:“在我床-上。”

  被宠坏的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