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七十八章 南郡之战_三国从救曹操长子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意料之中的困难终于来临了。

  曹操称魏公,果然引来天下官吏的逆反,每天都有上百人挂印辞官而去。

  在这个时代辞官是有固定程式的,在前汉,若有官吏辞官,今生将永远不能再踏入仕途。

  可是经过王莽篡汉,有许多不配合的官吏挂印离去,待光武中兴之后,对这种做法还比较赞赏。

  所以挂印辞官,就成了后汉官员们对朝廷不满,表达愤怒的一种方法。

  例如刘备鞭打都邮之后,便把印绶挂在了都邮的脖子上离去。

  而在本来的历史中,关羽离开许都,也选择的是挂印封金。

  如今天下官吏纷纷挂印,正是效仿当年王莽进位安汉公之时的做法。

  “滚吧,既然不想做官,就都滚吧,孤绝不会挽留半分。”

  议事堂上,曹操看到书案上新报来的辞官数字,不由气的暴跳如雷,大声咆哮道:“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让孤屈服,那是白日做梦!”

  下首的荀攸拱手道:“魏公,生气归生气,但还是要尽快选拔官吏上任。

  若不然县域之内群龙无首,税赋收不上来事小,说不定会出大乱子的。”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旁边的崔琰和毛玠。

  他二人正是负责选拔官吏的官员。

  崔琰没好气的道:“既然是选拔官吏,德行上总得说得过去吧。

  要不然尽是选些蝇营狗苟之辈,让他们做了百姓的父母官,到时鱼肉乡里,岂不是害了百姓?”

  其实这个时代想做官的人还是大有人在的,毕竟士农工商,入仕还是天下人的首选项。

  可是也不能随便拉个人过来就能为官,能读书写字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看他有没有主政一方的能力。

  如今骤然辞官的这么多,崔琰和毛玠也很无奈。

  他们往往见一百个前来求官的,也选不出来一个有执政能力之人。

  可是如今官员缺口又那么大……

  其实崔琰出身于中古名门清河崔氏,师从于大儒郑玄,为人又刚正不阿,所以选拔官员也按照这个标准,能被他选中的自然就更少了。

  “崔公啊,”荀攸摇头叹息道:“你不能指望天下人所有人都如你这般清正廉洁。

  当务之急还是先把官员选上来,让各个县域有人治理,哪怕过后选得良吏再慢慢替换。

  这也是魏公颁布《敕有司取士毋废偏短令》之神髓啊。”

  “身为百姓父母官,连清正廉洁都做不到,那就是吸食百姓的蛀虫,从老夫这里就通不过,”崔琰决然道。

  荀攸正待反驳,这时丁辰突然道:“你们这样争执下去毫无意义,你们有没有想过,换一种选拔官吏的方法?”

  “换一种方法?”曹操疑惑不解的看着丁辰,“如何换?”

  丁辰道:“其实崔公跟荀公说的都有道理,崔公觉得品行不佳之人就不能为官,而荀公觉得不管如何,先把官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