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六节 机缘_大宋枭雄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日已是八月初一,不知不觉,义勇军入辽有几天了。

  入秋时节,草原上风已经大了起来,义勇军趁着天色尚未完全黑下来,还能依稀看见前路,在朔朔凉风中继续前行着。

  大军已经马不停蹄的向西走了数个时辰,估摸着已经行进了不下四五十里,前军哨探回来禀报,前面两里之外已经到了桑干河畔,宋江这才传令下去,全军全速前进,今夜在桑干河边宿营。

  “杳杳桑干河,悠悠沧海流”,桑干河在春秋战国、秦、西汉时被称为治水。东汉、三国、北魏、隋代被称为漯水。相传,这条河在桑葚成熟时,河水就干涸了,于是有了桑干河之称。桑干河起源西京武州府过燕京入大海,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义勇军今夜便是在桑干河的南岸宿营,跋涉数十里之后人饥马渴,定下宿营之地,附近的河边,一批批的战马被牵去饮水,战士们在黑暗中饮着热水嚼着面饼肉干。匆匆饮食之后,将士们裹着行军的毯子,和衣而卧进入梦乡。

  并非宋江做人刻薄,只是现在逼不得已,隐蔽自己行踪才是要务。要是几千人在平原上升起篝火,那火光冲天的架势,这平原上百里外都能把天边的亮光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只有委屈自家义勇军,不能吃到热食了。

  义勇军将士将冰冷食物吃得开心,辽国众俘却吃得口中无味,难以下咽。这种行军干粮,只是为了能够充饥且方便携带,口味不可能好得到哪里去。不过就算味道不好,众俘虏们也无可奈何,看守他们的义勇将士也随便他们吃不吃,不吃得话还能省下不少行军口粮。

  宋江一到宿营之地,还不等开始晚食,就一头钻进行军的小帐篷里面休息,这两日他也是太累了,整夜整夜的无法安眠,几千人的性命都压在他的肩膀,只要走错一步就是万劫不复!

  宋江并不知道,就在义勇军安歇之时,辽国境内已有两路兵马在赶往涿鹿山的途中。他更不知道的是,正是因为他的临时决定和萧奉先的合作,使得义勇军免去一场大劫,以后的征途上轻松许多。

  辽军已有两路军马赶到了涿鹿山辽主营地,一南一北。北面到来是奉圣州的军马,由州刺史萧海曙带领着,已经在半个时辰之前赶到了涿鹿山,现正在辽主原来的营地扎营。

  奉圣州在涿鹿山之北,约五十里处。得残兵报信,刺史萧海曙并未立即发兵救援,而是派人去城中几家大姓和附近的部族召集人马。他这么做也是事出无奈,奉圣州原本兵马就少,大部还都是乡兵步卒,要是徒步赶去时间耽搁太久,况且乡兵疏懒训练并不能战,平常维持持续,休整街道这等琐事是可以的,要说冲锋陷阵那就强人所难了。所以萧海曙宁愿等待部族骑士聚合成军,也不愿意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