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5章羽思奴到来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城后的首要事务,一个是修复才被他们破坏的城墙,二个是去储备足够多的水。

  伊犁河可是被他们断了的!

  按照常理来说,对付守城的一方,断其水源是一种简单高效的打击方法,还时常因为守城者无法轻易出城,往往极为顺利的,就能干成这件事。

  明军之前所为,也是依照这个逻辑,还想用这个把柄,让城里的人投降。

  但他们也没想到进城会这么快,毕竟伊犁城墙看起来还挺高大上的,没想到挖了一天的坑,就给它炸开了。

  柳承庆对此微微一笑,“陛下说了,要我们多读书,老子可是会自我发展的!”

  “来这边之前,我正好看了一本书,是宋朝流传下来的《营造法式》……”

  这本书乃是宋代李诫创作的建筑学著作,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学的最好水平。

  不过,李诫写这书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教人做更好的修房子,而是为了防腐。

  大怂的老百姓过得苦,但上流社会过得非常舒服。

  北宋建国以后百余年间,掌权者大兴土木,宫殿、衙署、庙宇、园囿的建造此起彼伏,造型豪华精美,负责工程的大小官吏贪污成风,给国库造成了巨大负担。

  这书内容的重点在于,规定好了建筑等级,把哪种房子该建成啥样,进行严格划分,从而减少工匠官吏贪污的可能。

  在朱见济命人抄录《永乐大典》之时,又将大典中关于建筑的部分特意与其合编,增补了城镇、道路建设的规制,本意是为了方便大明眼下盛行的基建工程,在防腐之外,又多了个技术指导的目的。

  柳承庆闲得无聊到处乱看,却是把它找了出来,凭借其中内容,敏锐的找出了伊犁城的弱点所在。

  张懋羞愧的低下了头。

  他想起了成婚之前,大舅子特意送来的《琵琶行》。

  在亲身经历后,张懋自然懂了其中的某些语句。

  书读的多,的确很有好处呢。

  徐永宁闻言,却是骄傲的一哼,“读书有个鸟用!”

  “现在伊犁河都给咱们掘了,跑的比羽思奴还快……它不是白掘了吗!”

  这不是你最先说的吗?

  王越都忍不住对着定国公侧目。

  不过他还是站出来打圆场,“伊犁河断便断了,眼下不着急疏通,左右优势在我!”

  “城中为了守备,必然有储水之处。”

  截断水源这种百用不烂的套路,依靠伊犁河发展起来的城市可不会傻乎乎的只会去河边打水饮用。

  在进去警戒状态,知道随时都会有敌人来袭的情况下,城里的百姓已经自发的用器皿装水,以备不时之需了。

  而且伊犁河被截断之后,残余的水仍旧在流淌,能汇到伊犁这边的还有点,装起来,再加上城里的,足够军民数日所用。

  虽然由攻转守,但他们跟普通的守城者又有很大不同——

  他们是一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