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68章乾圣16年_我要做明世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间转眼就到了乾圣十六年。

  毕竟在一切走上正轨后,也没有多少可以讲述的了。

  只要朱见济自己不调转国家方向,保证大明朝在既定方向上继续走下去,就没什么问题了。

  华夏自己不封闭,并且开拓进取,那么还有什么文明敢跟它比划比划?

  就靠泰西诸国?

  那可是绝对不可能的!

  在通过东方帝国开辟出来的新航路,和大明朝进行稳定持久的贸易后,正处于文艺复兴阶段的西欧也兴起了一股“东方热潮”,疯狂的吹捧起了大明。

  一者,是华夏文化本来就早熟先进,比起泰西不知道文明了多少倍,翻译过去的只言片语,都能凭借其中智慧,而折服大量的西方学者。

  正常人对比自己厉害的东西,总是会产生一种向往、渴望和畏惧之情的。

  种种感情杂糅在一起,不让那些学者不疯狂也不可能。

  二者,继马可波罗之后,西方对于东方财富的追捧本来就很疯狂,要不然奥斯曼一把东西传统商路打断,他们怎么会急得跳脚?

  乃至于原历史上的西方大航海,本就是出于开辟通往东方新航路的目的。

  现在东方的珍贵瓷器、丝绸流入泰西,成为了名流贵族之前争相抢夺的奢侈品,自然引起了下面人的仿效。

  上下一起追捧起了东方商品,让大明朝不在西欧出名也难。

  第三,则是出于政治需要。

  西方教会正在面临王权的挑战,而后者为了强化手中的权力,自然需要新的说法理论来使其行为“正统化”。

  总得找一些说得过去的理由,让教会难以对自己指指点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自古以来就强调中央集权和君主统治的东方帝国,在西欧那些有野心又有能力的国王的心中,简直就是梦寐以求的国度!

  这世上真的有让君主统治一切,而且还能让神明俯首的国家存在吗?

  那些从东方流入的古老典籍,又书写着何等让人心动的话语……

  所以不管是为了打压教会,还是强化王权,强调国家主体意识,像法王那样的统治者,都是要求国内加深对东方典籍研究的。

  甚至为了促进这一过程,国王自己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直接圈养了一批学者,专门来学习《韩非子》《商君书》这样的华夏书籍,还为一些敢于发表对抗教会言论的学者提供庇护支援。

  不求建立起跟东方帝国一样,君主即是国家的制度,但总要把国内大大小小的庄园领主给制服,把凌驾于国王头上的教会给摁住。

  于是在各种原因的综合下,大明朝的东西就在泰西流行了起来。

  虽然走南非那条商贸路线的人带回来消息,西方人因为贴着炎洲走久了,强盗习性一上头,已经在乾圣十一年的时候,对炎洲西部的一个名为“加纳”的小国,并且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