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四零三、忽忽烽火连湘汉(一)_明末风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负责照顾方子仪的生活细节了。

  “我先过去一趟,估计是伯父来信了。”俞国振微微一笑,丝毫没有因为家务而担误公事的惭愧:“你们商量一下,拟个章程出来,张献忠的事情,我们要不要管,如果要管,当如何去管。”

  他一边说一边离开,留下章篪、宋献策、张正、田伯光四人在此。他走了之后好一会儿,宋献策咳了一声,脸上露出自负的神情来:“诸位不说的话,宋某可就先说了。”

  “宋先生只要不是说推背图就行。”田伯光笑嘻嘻地道:“哪怕是说哪家的姑娘最出众,我们都爱听,可就是一谈到推背图,我头就晕。”

  宋献策笑骂了一声:“你就当谁都象你一般没个正经?”

  原本宋献策一开口带着自负的味道,张正凌厉的目光就看向他,张正从来就不欣赏这个假道士,但田伯光一插嘴,则气氛又轻松起来。宋献策也不再那副老神哉哉模样,放大了声音:“宋某觉得去还是要去!”

  “哦?”

  “虽然新得了东江镇十七万人口,但以我之见,这些人太多了,故此需要再去弄些别地人来!”

  张正与田伯光听不懂他这话里的意思,章篪却立刻明白了。

  十七万东江镇人,无论如何将他们打散分拆,总是十七万老乡,俞国振如今手中控制的人口总算加起来,也只有十八万人,过个两三年,这十七万人全部加入新襄的体制之内,也就是说,他们要占据半壁江山!

  而偏偏他们来的时间不长,他们中的人物,不可能立刻就进入新襄的高层,他们当中肯定会有些有野心的人对此不满,若是乘机煽动闹事,虽然在新襄这么严密的体制之下,不能造成太大的麻烦,但是也足够酝酿出乡党争执的苗头了。

  所以需要更多各地之人进行分化。

  “不仅如此,东江十七万人,看似很多,实际上未必足用……伯爷已经下令开取琼州岛的石碌铁矿,即使是用倭人为奴工,也需要大量人手临视、管理,需要开码头、设轨道,这就少说要数千壮劳力。龙门船坊规模已经不足,南海伯的意思是在一年内使之规模扩大一倍,争取能做到每年造六艘战列舰与十二艘护卫舰、二十四艘商船。新襄的各处工坊,如今人手也渐趋紧张,我们将几乎所有轻工业都移到了会安……”

  宋献策口中出现“轻工业”这个词,让章篪无声地笑了一下,这个词还是前几日他对宋献策解释的,当时宋献策不知为何对新襄的庶务有了兴趣,倒是在他这查阅了不少资料。

  因为新襄的规模实在不宜扩大,所以俞国振将食品加工等轻工业都转移到了会安,留在新襄的,主要是机械制造、冶金军械、玻璃制造、造船造车等行业。这些行业相对于食品加工等来说,技术的保密等级更高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