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八十五章:御审_锦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鼓动的辽人与朝廷离心离德,所以……还请陛下处理这件事,一定要慎之又慎。”

  孙承宗这一番话说罢,又道:“要处理辽将的问题,则又是另一回事,当务之急,还是一改以辽人守辽东的情况,如若不然……今日一个李如桢,明日又是谁呢?”

  孙承宗提到的乃是本质的问题,辽人守辽土这个方略,显然已经失败了。

  在军事上,并没有改变朝廷在辽东的军事失败。

  而在政治上,影响却太大了。

  天下这么多军将,可因为辽东有战事,其他地方承平,所以能立功的地方只有辽东!

  而在李成梁这么多年的经营之下,这一次次’功劳’,不知提拔了多少的亲信,这些人因为功劳,扶摇直上,几乎把持了九边的所有军队。

  天下三十多个总兵官,也就是带兵的’司令’,其中半数以上,都出自与李家有极大渊源之人。

  何况还有京营,又有多少人,因为在辽东立了功,被提拔到了京营了呢?

  一方面,是其他人没有办法出头。另一方面,这些凭借’军功’的军头们却占据了所有的重要职位。

  别说辽东,就算是京营里头,有多少人和他们息息相关,这都是说不清楚的事。

  孙承宗的建议,还算中肯,这件事最好不要过于追究,干脆将错就错,但是因为这件事,而产生了忧患的意识,陛下应该立即改弦更张,解决掉辽人守辽土的隐患,只有这样,才可以根本上解决李家的问题。

  说穿了,就是先去除羽翼,再将枝干拔了,而不是先动李家,惹出乱子。

  天启皇帝抚案,他低头沉吟。

  缓了半响,却是看向魏忠贤:“魏伴伴,你为何不言?”

  魏忠贤看了天启皇帝一眼,再看看崔呈秀,显然这个兵部尚书的干儿子,魏忠贤还是颇为在意他的建议的。

  因此,魏忠贤想了想道:“这李如桢想来是算好了陛下和朝廷不能将他怎么样,就算犯下了天大的罪,也会有无数人为他说好话,所以才咬死了这件事乃是吴襄是主谋,他是被人蒙蔽。其实啊,他是好算计,料到了会有今天,这是故意给陛下一个台阶下呢。”

  这话顿时又挑起了天启皇帝的怒火。

  魏忠贤又道:“可是,诸公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凡事谋而后立,一旦李如桢为主谋,那么势必要株连,而株连开来,立即要人心惶惶。奴婢的意思是……要不,就先让吴襄为主谋,其他的,以后再说。”

  天启皇帝不置可否。

  倒是田尔耕这时明白了魏忠贤的心意,连忙上前道:“陛下,臣听说那李如桢在大狱中,张静一已对他动了刑,可是现在……也没出什么结果。李如桢一直矢口否认,臣的意思是……若是这样审法,就算是动刑下来,也只是严刑逼供出来的结果,只怕难以服众。”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