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二章 计中计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蔡泽沿着河水(黄河)一路东去,前往大梁的时候,太原郡蒲阳又是另外一番场景。秦、赵、韩三国在此对峙已经超过了十天。期间,双方互相试探,韩、赵联军因为兵力上的优势,占据了一定程dù的上风,但也只是稍占上风而已。

  白起将蒲阳经营成铁桶一般,蒲阳周围的制高点更是早早地被秦军占据。韩、赵联军若是想要攻克蒲阳,就必须先拿下蒲阳城东的一座小山,而在这里,秦军驻扎了超过三万人。山顶有数目可观的泉眼,加上秦军早就做好了长期坚守的准备,韩、赵联军想要断秦军水源的打算自然不能成行。强攻的话,伤亡又太大,一时之间,暴鸢、廉颇皆是有些愁眉不展。

  不过,秦军的日子也不好过。摆在秦军身前的是二十万韩、赵精锐士卒,领兵的又是廉颇、暴鸢、李牧这等名将,兵力上处于劣势的白起自然不会贸然发动大的攻势。五万兵力的差距绝不是一个小小的数字,白起只能小心翼翼地找寻联军的破绽,希望不断积累小的优势,最终转化为大的优势。经过数次试探后,白起发现韩、赵联军往来密切,互为犄角,实在难以下手。因此,时局有些僵持下来。

  对远道而来的秦军来说,粮草补给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上郡原本就不是盛产粮食的所在,因此,除了一开始秦军就食于上郡、太原,后续的粮草都是从关中运送过来的。可是隔着洛水、河水,秦军运粮的成本实在太高了些。

  白起深知,时间拖得越久,对秦国越是不利。要么,秦国从关中调集大军支援自己。一举突破韩、赵联军的防线,将韩军、赵军分而围之,一战定乾坤。要么,秦国收缩兵力,返回上郡。可别看暴鸢、廉颇现在一副对秦军爱理不理的态度,白起敢肯定。只要自己一退兵,韩、赵联军一定死命地追上来。

  白起左思右想,还是觉得要找一个突破口。当初伊阙之战的时候,自己面临二十四万韩、魏联军,就是看准了两国都寄希望于对方率先出战,拿较弱的魏军开刀,一举攻入魏军大营,继而全歼二十四万韩、魏联军的。现在韩、赵两军彼此信任,相互支援。而不像伊阙之战时韩、魏联军那般貌合神离,白起只能先想方设法营造两军的不和,再分而化之。

  “也许,派人入邯郸,造谣中伤廉颇是个不错的主意。”白起暗暗想道。廉颇毕竟之前被赵国冷遇了那么久,眼下主少国疑,上位者最害怕的就是军方的大将生出什么谋逆的心思。自己只需要派人在邯郸四处造谣,运作得好。说廉颇已经决定投向韩国,要献上太原郡。引韩军攻入邯郸,那赵国那边多半会换将,甚至对韩国也会生出忌惮之心。如今韩、赵两国不是要在洛阳会盟吗,也许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