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 太子然_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韩国王宫大殿。

  自从接到华阳急报后,韩国王宫是一片愁云惨淡。紧急赶来的卿大夫们面对当前的危局众说纷纭。

  每个人都很清楚华阳对韩国意味着什么,华阳乃都城新郑北方屏障。华阳若失,赵、魏联军旦夕可至。华阳到新郑的六十里平原将成为赵、魏骑兵的跑马场,即使如今大雪封路,联军中最慢的步兵顶多耗时两天也可兵围新郑。

  大臣们分为两拨,一拨以丞相张平为首,力主向秦国求援。毕竟眼下秦国与韩国有盟约,于情于理秦国不会拒绝。而且魏、赵联军15万,韩国举国上下不过30万,其中10万集中在上党郡,新郑周边可战之兵只有10万,这还包括了华阳城被围的2万。因此依靠韩国的力量完全无法抵挡赵、魏联军。

  张平乃张开地之子,张开地在世时历任韩昭侯、韩宣惠王与韩襄王的宰相。如今张平子承父业,以丞相之尊侍奉当今韩王,四代相国,名满韩国。毫无疑问,张平在卿大夫们中的影响力是巨大的。

  另一小拨则主张向赵、魏求和,毕竟同属三晋,即使有所龃龉,也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嘛。何况胳膊确实拧不过大腿,求和颜面上也过得去。而秦国残暴之名远播,担心向秦国求援是驱虎吞狼,请神容易送神难。

  无论哪一拨人,却都是认为华阳不可救援,目前当以稳dìng为主,即固守新郑。

  韩王看着下面吵得不可开交的大臣,也是心烦意乱。韩国国力弱小,仅比燕国略强。却身处四战之地,扼函谷关而立,挡住了秦国东扩的道路。这两年好不容易与秦国修好,得一时之安。却没想到魏国这个狼心狗肺的恩将仇报,将主意打到自己身上。早知如此,前年就不该派军救援魏国。

  遥想自己即位初年,与魏国合军24万攻秦,何等意气风发。那时候的自己以先王为榜样,还想逼迫秦国归还失地(指韩襄王十四年,韩国与齐、魏两国一起进攻秦国,到了函谷关就在那里驻军。韩襄王十六年,秦国把河外之地和武遂还给韩国)。

  哪料到在伊阙一战,24万联军竟然不敌10万秦军。也就是在这一战,默默无闻的白起一战成名,韩国被迫割安邑以东大部分地区。

  从那时候开始,自己统治的韩国接连败于秦国。反正韩国军队战力之弱,天下皆知。对外战争中唯一称道的就是灭郑,除此之外,几乎是逢战必败。

  当然,韩国也并非没有胜绩,只不过都是跟着他国捡捡便宜。很快,接二连三的失败败的韩王都麻木了。至于继承王位时,韩王立下的振兴韩国的誓言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看来寡人真的是老了,居然开始怀念起过去。”韩王心里默默叹口气。

  韩王确实老了,身体大不如前。

  现在的韩王只想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