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四一章 初见汪兆铭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四一章初见汪兆铭

  汪兆铭也即汪精卫,后世所称呼的“汪精卫”只不过是他的笔名,并非他的名或字,他的名字就叫“汪兆铭”,字季新;但后世几乎忘记了他的字,只以其真名或笔名称呼,于是“汪精卫”之名便大行其道了。

  在看到这副拜贴时赵天一微微有些发愣,这个家伙现在不是和孙大炮在一起在日本吗?怎么就跑就跑回来了?而且还要见自己?派人去查了一下,得知汪精卫这个时候并不在济南,而是在确定赵天一要见他之后才从天津赶过来。这也是赵天一安排在两天之后见他们的原因,总要给这位名人一点赶路休息和准备的时间;汪兆民来见自己,肯定是身负重任,想一下赵天一也能猜得出一个大概,但肯定不是来刺杀自己的。

  政治刺(暗)杀,是清末至民国的一大社会风景,暗杀作为革命党的手段之一,有些近乎疯狂。革命党人将其作为反清以及反对自己不同政见者暴力斗争的一种特殊方式,曾经轰动一时,产生过一定的社会效应和政治意义。后来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年轻的时候相信刺杀救国,自学化学,每天配置毒药和*,还专门教了许多爱好化学的女学生,因为他认为女性用毒药刺杀会更容易成功。后来中华民国成立,蔡校长逐渐明白一个大国的强盛靠的不是被激情驱动的死士,而是踏实做事的真正人才。汪精卫本人也曾经作为杀手,刺杀过摄政王并因此入狱,也为他在政治是捞到了不少资本;不过到了后期,革命党的这种暗杀就变成了清楚异己和不分敌我的滥杀,宋教仁之死就是其中最大的隐秘。

  赵天一之所以说汪兆铭不是来刺杀自己的,主要是因为汪是投拜贴来见自己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孙大炮等人可能看到了自己的势力和经历,想来利用自己打一个秋风,所以不会对自己这样位高权重且手握重兵的年轻将军动手的。再说了,自己现在在全国人民心中可是有分量的,革命党人想动手也要掂量掂量后果。

  在济南城区北部的大明湖东南隅岛上的历下亭,赵天一和汪兆铭一行人见面了。历下亭乃济南名亭之一,因其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名历下亭,亦称古历亭;位于湖中岛中央的历下亭,八柱矗立,红柱青瓦,斗拱承托,八角重檐,檐角飞翘,攒尖宝顶,亭脊饰有吻兽,蔚为大观。亭身空透,亭下四周有木制坐栏,亭内有石雕莲花桌凳,可供游人休憩,二层檐下悬挂清乾隆皇帝所书匾额“历下亭”红底金字。

  这个时候的历下亭与后世的有很多不同,保留了明清时期的许多古建筑,在亭之西侧的“蔚蓝轩”里面,赵天一见到了汪兆铭等人。和他一起的还有另外一男一女,男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