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十三章 多事之秋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卷第六十三章多事之秋

  陈子华走了,李树峰走了,第一军走了,走向了他们的新战场新天地;今后,整个西北西藏新疆和中亚都将是他们驰骋的战场。

  一九一三年元月,山西本省的报纸《晋阳公报》、《山西实业报》连续报道了山西省在工业发展和民生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报纸以详实的资料数据和照片对山西从一九〇六年开始到共和以后数年时间来山西兴建工厂和修筑道路这些实事进行了报道之外,还对山西农村发生的变化进行了说明。紧接着,山西省政府兴办山西大学、太原医科大学、太原护士学校以及整个山西省实行的小学义务教育的事情也被报道了出来。《晨报》、《京报》、《申报》、《大公报》也对此内容进行了相关转载。

  一时间,山西成为全国议论的宠儿,山西省长赵怀桑一心为民,省督赵天一自掏腰包办工厂的光辉形象出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受到了全国各界的好评。而赵家父子利用此社会舆论为自己营造声势,捞取足够政治资本的企图也全部达到。当然,整个过程都是赵天一在后面安排布置,推波助澜;后世过来的赵天一深知舆论和政治的重要性,怎么能轻易放过让自己父子捞资本的时机,何况山西是实实在在的发展进步了。再怎么样,赵天一也要让自己父子在舆论面前、在全国人民面前混一个脸熟,为自己以后的发展打基础。

  送走第一军以后,赵天一九感觉自己的发展似乎又少做了一下什么事情;比如舆论的宣传、比如地方官员的培训学校等等。前者要做,后者也不能放松。于是,他一方面要自己快要调到北京的父亲马上着手成立“太原干部培训学校”,为即将扩大的西北等地区储备地方管理治理官员。而舆论导向方面,他亲自将《山西实业报》和《晋阳公报》的创办者傅汝梅,报馆记者张数帜、蒋虎臣等人请到自己的办公室,向他们几人面授机宜,撰稿报道山西这几年的建设发展情况,于是才有了上面的一出。

  赵天一这样做,除了有前面的理由之外,还有一个就是做给袁世凯的北京政府看,让他们知道如今的山西是在自己父子的治理之下取得如此成就;就算日后袁世凯想拿他们父子怎么样,也的考虑考虑全国民众的想法。这就是政治资本和声望的好处。袁世凯在看到报纸的时候也是很高兴,这样能够用心治理地方的官员现在不多见,这可是他袁世凯提拔是2来的官员,有如此的好成绩也等于是我袁大总统慧眼识人。更可贵的是,这赵氏父子对政府对袁总统一直都是很衷心的,从来没有南方那些省的官员野心满满阳奉阴违的样子。

  袁世凯满意之后就开始安排赵怀桑调离山西之后山西省长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