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4章 站稳脚跟_国家制造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飞机上,李院士问季椽:“如果现在让你在研讨会上进行一项研究发表,你有吗?”

  季椽问:“是哪个项目的研究?可以公布哪些技术?需要控制在什么范围内?”

  没有任何迟疑。

  尽管这项研讨会来得突然,季椽目前也没有任何待发表的论文,但参与过那么多场研究,现在的季椽可以自豪的说,他只怕自己公布的技术超过国家警戒线,而不怕自己没有能发布的研究。

  李院士笑起来,用力拍拍季椽的肩:“只要不是和第二核/武有关的技术,都可以发表。下飞机后写个章程给我,我帮你把把关。”

  他刚带季椽不久,并没能教他太多技术,所以也不要求季椽必须在研讨会上如何出彩。但季椽跟着他前就已经非常优秀,所以他也给他充份的发挥空间。

  如果季椽没有能在研讨坐上发表的研究,他就只是单纯将学生介绍入军工科研的圈子;而假如季椽有,那么他就用老院士的身份,给季椽拿下一个发表名额。

  要知道,研讨会上的研究发表,可不是谁都能上的,不仅要有足够的身份和科研成果,其发表的论文水准也不能低。不仅如此,最难的是还要面对在场众多学者的质疑,一旦辩论不过,研究水平遭到质疑,很有可能从此身败名裂。但若是得到认同,自然便声名远播,在科研圈里立稳了根。

  这些结果可不只是为名气,更关系到向国家申请研究经费的生存问题。

  虽然现在季椽只是跟在李院士身后学习,研究经费不需他操心,但将来他出师后独自开展研究项目时,在科研界累积的成果和名声才能让他轻松获得研究经费,而不需要汲汲营营,到处跑关系找门路。

  另一边的宋冀宁是直接被导师要求上台发表一项研究,陈院士很相信自己看中的这名学生,直接对他说:“不要藏私,拿出你的真本事来,要对得起你在苏联的留学生活。”

  他们至今都以为季椽和宋冀宁的所学源自苏联留学时期,倒是让两人省了很多解释的麻烦。

  下机后有专车来接,入住的酒店也是主办方安排好的,在这期间李院士和陈院士把季椽两人留在酒店里写论文,他们自己出门会友,回来时便告之已经拿到研讨会上的发表名额。

  季椽和宋冀宁也已经讨论好要写的技术。

  季椽有很多想要提前在这个时代宣传的军工技术,但过去鉴于他普通人的身份,没有办法拿出这些研究。现今不同了,单是一个“第二核/武”研究员的身份,便不会有任何军方怀疑他的技术来历有问题。

  这么一想的话,想要提前公布在这时代的技术感觉好多,比如战场电磁环境对未来战争的重要性、无人作战系统、智能警卫系统,陆地自动化操作指挥系统等等,都是前世季椽曾参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