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十四章 道不同,不相为谋!_北宋小文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与国之间的普通交易。

  因为路途遥远,所以他俩八月就出发了,估计明年二月才能回来。

  这两个人暂时都收不到信。

  有一封信却是到了正主手里。

  前面提到过,王安石对杜甫十分推崇,他曾经在看到杜甫的画像后涕泪横流,挥笔写下一首长诗,表示“推公之心古亦少,愿起公死从之游”。

  不仅如此,王安石还编了本《杜工部诗后集》,把《杜工部集》没收录的两百多首诗增补进去。

  王安石吹起杜甫诗来那叫一个不留余力,他认为“世间好言语,已被老杜道尽”,不管是从立意上看还是从艺术水平上看,杜甫都是诗中一绝!

  听闻成都府那边重修杜甫草堂,王安石心向往之,只恨有职务在身不能亲至。他心里痒痒的,左思右想,写信请求蜀中好友代自己去看看。

  这时候的王安石才三十四岁,年轻得很,锋芒十足,今年更是出任群牧判官这个活少钱多的肥差,朋友还是很多的。

  他的朋友们一口答应,秋闱之后都抽空去杜甫草堂游玩,陆陆续续给他写了不少游记寄过来。

  王安石越看越遗憾,越看越恨不能飞到蜀中去。

  这段时间每天下衙回来,乐趣就是拿出友人们的来信反复地读。

  在得知张方平在举办“以诗论诗”这等盛事,他更是下笔千言,滔滔不绝,把自己偏爱的诗人都拉出来评价了一遍。

  其中夸杜甫的诗没十首也有八首。

  王安石把诗寄给了张方平。

  王安石和张方平没什么交情,真要说的话,可能是他刚中进士时远远见过张方平几面。

  那会儿张方平是范仲淹的左右臂膀,算是朝中数得上号的大官,他一个下层小官自然无缘结交。

  这次王安石给张方平寄诗为的也不是结交张方平,他只是不想错过这个跟杜甫有关的主题征集活动!

  要是张方平真给印了本诗集,他却没能参与其中,肯定会很后悔。

  所以哪怕贸然给没交情的同僚写信有点冒昧,他还是认认真真整理好自己的作品托人带了过去。

  这日王安石下衙回到家吃过晚饭,照例拿出信读了起来。

  他这段时间最爱看的是友人们自杜甫草堂那边抄录下来的诗,看到大伙都在夸杜甫,他心里高兴得很。

  这世上有眼光的同好还是很多的啊!

  就是有的人的诗写得一般般,王安石抄下来在上头圈圈点点,圈出了自己觉得不太对的用词,也圈出了自己觉得不太对的观点。

  他认为这些人对杜甫的了解还是太片面了,有的人吹起来还特别不走心,显然是去凑热闹的!

  这些人啊,一个两个都不实诚,瞧见个露脸机会就趋之若鹜,压根不管自己是不是真心喜爱!

  王安石读来读去,只觉最喜欢一个叫苏轼的年轻人写的诗。

  朋友在信中说苏轼不过二十出头,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