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十六章 邂逅族人_规划大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日暮,诸人野游回来。夕食后庞统自去庞德公处请安叙话,说起晌午学子争论,请叔父调查是哪一位学子如此离经叛道一针见血。

  庞德公长叹一声道:“事情详细吾已尽知,午后便有博士前来禀明此事,联名请求将几名学子逐出学院,不可任由彼辈扰乱书院诸学子视听。几名学子乃博彦唐村子弟,名曰唐昭,唐留及塘屯。”

  庞统听得目瞪口呆做声不得。那几个学子虽然离经叛道,但所做分析确是有理有据,并非胡搅蛮缠一无是处,何至于驱离离学院。

  道统纷争自古以来就是你死我活的,孔夫子诛杀少正卯便是儒学中耳熟能详的例子。庞统没有经历过,但不代表没有听说过,只是突然见到发生在身边,一时间不能接受,到底还是太年轻,见识太少。话语权之争两千年后影响了整个世界,岂非更加血腥残酷。

  ……

  鹿门书院的山门外,五架牛车外加一头健驴,正站在路中央,准备出发。离开书院的队伍里增加了两位成员及其仆人。庞山民自愿带三名仆人兼护卫,去唐村的私学做教授一年。黄颐,字辅修,黄承彦族侄,年十八,依族伯父安排亦为唐村私学教授,自带两名家仆。

  潘阳携几个学子,与庞统、徐庶及学院的一众学子做告别。原来用于装礼物的牛车,此时已经装了不少东西,主要是一些竹简书策,这些竹简多都是鹿门书院赠送,大多由各位学子手抄或刀刻。其中一少部分古籍,倒是水镜先生赠送的。此时的书简、古籍属于奢侈品,甚至有钱都买不到,潘阳这一趟远足的部分目的已经达成,带着几位学子与护卫,再去襄阳城中游览见识一番,就可以返程回乡了。

  鹿门山在距襄阳城东南,距襄阳不到五十里,不过午时,车队一行便到襄阳城外。护卫将身上武器收于车中,交过城门税,庞山民带着众人直接去了他家在城西一处宅院。院中仅有看家留守的一家四口,并未准备众人的饭食。安顿好行李牛车,一行人在庞山民家仆的引领下,准备找一间食肆用饭。

  在店家小二的热情招呼下,潘阳与庞山民、黄辅修三人正准备入内,忽然见身侧有一个熟悉的身影,带着一个仆人也准备进门。

  “子正,莫不是子正。”鬼使神差的,潘阳就叫出了这个人的名字,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那人约二十多岁,显然比潘阳大几岁,被人突然叫出名字吓了一跳,转过身仔细打量了潘阳一会儿,不确定的说道。“博彦?当真是汝?”

  “正是小弟,子正兄,别来无恙否?”潘阳是真的不认识对面这个子正,可能是这具原身的故交旧友,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套话。“现如今却是在何处高就?”

  “依旧为吴郡功曹。”这就可以对上号了,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