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 升级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ps:看天兵在1917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d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到底是什么武器让德国人如此的狼狈呢?这还得从1929年说起,那一年苏联开始了全面的工业化,而在李晓峰的命令下,北方工业、诺基亚也开始为未来的战争做准备,上马了一系列的武器工程,比如前面说过的54号工程。

  其中专门为海军上马了一个63o工程,其实按照某仙人的意思就是六管三十毫米加特林炮工程。不过该工程刚刚开始预研的时候,并不是直奔六管加特林炮去的。某仙人还是给了北方工业的工程师一定的自主权,最开始这个63o项目其实只是舰载小口径防空火炮工程的代号而已。

  从1929年开始,围绕63o项目,北方工业先开始了一系列的技术引进与合作。比如说从瑞士的厄利空公司和瑞典的博福斯公司引进小口径身管的制造技术。

  可能有同志觉得奇怪,不就是小口径射防空炮吗,很难吗?以俄国的技术储备难道搞不定?

  还别说,真有一定的难度,火炮身管的制造技术,诚然口径越大技术要求就越高.但是除了口径之外,倍径对身管的制造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这么说吧,倍径越大难度也是直线上升。中小口径的射防空炮虽然口径不大普遍不过4o毫米,但是其倍径却非常惊人。一般都是过六十倍口径。而这种小孔深钻技术对车床的要求就非常高了。不光是车床的问题。倍径越大身管本身的冶金技术要求也非常高,反正当年的俄国在这个方面真心是不算强。

  而瑞士和瑞典在这种高精度加工和冶金方面却相当强悍,不管是二战中大名鼎鼎的博福斯4o毫米高炮,还是厄利空的2o毫米高炮,都是广泛的在交战国使用。而二战后,厄利空更是搞出了划时代的神器gdf35系列高炮。至于博福斯也把4o毫米高炮扬光大。反正这两家是这个方面翘楚。

  在三十年代初期,北方工业是全面地引进和吸收了这两家的技术,几乎可以说北方工业火炮方面的技术完全传承自这两家。当然吸收的重点也有所不同。高炮方面更倾向于厄利空,而在大口径长身管火炮方面则拜博福斯为师。

  可能有同志又要问了,以二战高炮的表现来看,博福斯似乎更强,为啥学厄利空呢?

  实话实说,当时北方工业的技术人员也不理解,因为这是李晓峰的硬性要求,那厮根本看不上博福斯的4o毫米高炮,而且苏联国内已经山寨了这个4o毫米高炮,北方工业何必重复建设呢?

  李晓峰认为以博福斯4o高的性能。应付二战初期的空中威胁可能合适,但是越往后期走。4o高就越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