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4 流 氓 手 段_天兵在1917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实以李尔文的智慧是能够理解为什么一个落后的华夏在此时会显得那么重要。只不过有时候她身上所固有的英国传统思维还是限制了她的眼界。

  从这方面来说,那个时代的政治家还就是比一般人牛逼一筹。看看历史上是谁主张提高华夏的国际地位?罗斯福。从某种意义上说,战后国际秩序可以说是罗斯福全力促成的。那么罗斯福为什么选择要拔高华夏的国际地位,主张在联合国内给予华夏常任理事国席位呢?

  说白了还是国家利益的原因。要解释通透这一点,还必须从头说起。以二战爆作为分水岭,在这个节点前后,国际秩序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变化。二战前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是由英法为核心的西欧国家所主导的,哪怕是美国,也不属于主流力量,否则一战结束之后美国也不会重新回到孤立主义了。而二战结束之后的国际秩序,则是有五个常任理事国所主导的。而其中最核心的也就是两美苏。

  也就是说二战结束后,国际权力棒进行了一次交接,英法的核心地位被美苏所取代。而这种交接绝对不是轻松愉快的。在这次交接的过程中无疑是充满了明争暗斗的。

  实际上这种明争暗斗在二战中就已经体现出来了。还是拿罗斯福举例子,这位在二战中拔高了华夏的国际地位,但是却竭力遏制法国的国际地位,一度的都没想让法国成为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答,英法毕竟是之前国际旧秩序的统治者,从一战开始这两个国家已经结成了紧密的联盟,在国际事务中采取了步调一致的原则。而正是英法在一战后对美国的联合打压,才迫使美国不得不继续玩孤立主义。

  罗斯福作为美国国家利益的维护者,恐怕不得不考虑一种可能二战结束之后,英法继续狼狈为奸,再次挤压美国的国家利益,这怎么办?

  美国不可能再一次退回去当鸵鸟了。而且也不再愿意当鸵鸟了,所以必然的选择只有一个打压法国。谁让法国佬不争气已经被德国干趴下了,战败国是没有人权的

  将法国打压下去之后,英法同盟自然就是很扯淡的玩意儿了。到时候英国也不足为惧。所以。历史上能看到罗斯福对戴高乐一直很冷淡,甚至可以说很厌恶。仅仅是因为戴高乐法国式的骄傲情绪让罗斯福看不惯吗?肯定不是的,老罗还不至于这么偏激,他所做的一切是大有深意的。

  比如同样的罗斯福也不喜欢蒋校长,一度都授权可以做掉蒋某人。但是他一直坚持给华夏大国地位。为什么?还不是因为华夏很弱,而且一直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走,提高华夏的地位等于是招了一个对抗英法的强力小弟。

  同样的再看丘吉尔,这位也是政治家,他的政治抉择同

  请收藏:https://m.mfbqg.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